-
电源宝典:破解BUCK电感计算的“玲珑迷局”
一些设计工程师肯定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设计BUCK电路时,使用两种经验公式进行计算时很有可能得出的结果却截然不同。这并非公式问题,人们对于公式的理解的不同往往也导致结果不同。
2015-04-22
-
电路设计:解析调节白光LED偏置的无电感boost电路
手持设备中的彩色LCD被广泛应用,这也间接导致对成本低体积小的白色背光源的需索度逐渐攀升。传统的电路设计方案大多采用冷阴极荧光灯(CCFL)和电致发光(EL)板,但是这些电路达不到当前手持消费产品尺寸小、价格低、复杂度低的要求。
2015-04-16
-
网友经验分享:如何正确操作串联谐振装置?
BPXZ串联谐振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励磁变压器激发串联谐振回路,调节变频控制器的输出频率,使回路电感L和试品C串联谐振,谐振电压即为加到试品上的电压。这里网友将分享它的操作方法。
2015-03-30
-
高速PCB设计指南(6):PCB互连设计中如何降低RF效应
电路板系统的互连包括:芯片到电路板、PCB板内互连以及PCB与外部器件之间的三类互连。在RF设计中,互连点处的电磁特性是工程设计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介绍上述三类互连设计的各种技巧,内容涉及器件安装方法、布线的隔离以及减少引线电感的措施等等。
2015-03-24
-
经验分享:如何正确摆放共模电感克服电磁兼容
电路设计中,器件在PCB板当中摆放的位置将很大程度上影响之后的电磁干扰处理,而共模电感在开关电源当中主要负责滤除共模的电磁干扰信号,在一些设计当中,其也起到EMI的滤波作用。故在设计开始就要严格执行好模电感的摆放问题。
2015-03-21
-
高手布线攻略:PCB高频布线的8个规范
熟悉布线的工程师们都清楚高频电路往往集成度较高、布线密度大的一种PCB线路设计,一般采用多层板,它的优势表现在既是布线所必须,也是降低干扰的有效手段。在PCB Layout阶段,合理的选择一定层数的印制板尺寸,能充分利用中间层来设置屏蔽,更好地实现就近接地,并有效地降低寄生电感和缩短信号的传输长度,同时还能大幅度地降低信号的交叉干扰等,所有这些方法都对高频电路的可靠性有利。
2015-03-14
-
看玻璃内插器技术如何解围3D封装的“迟到”?
内插器可以很好地节省器件成本,在这里,可以将无源器件嵌入进来从而降低整体封装尺寸。像电容、电阻、电感这样的无源器件会占据超过50%的宝贵晶片面积,所以如果把它们从处理器的管芯上移除掉,会让集成整合更加高效。但是这就能解围3D封装的迟迟不来吗?
2015-03-07
-
静电感应起电机
目前,静电感应起电机在当代的应用可谓是越来越广泛,静电感应起电机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现在我们就深入了解静电感应起电机。
2015-03-01
-
有什么好方法简化多输出隔离DC-DC转换器设计?
设计隔离式DC-DC转换器时遇到的最大阻碍便是变压器设计,设计者往往因此望而却步,从而选择其它更简捷的设计任务。实际上,对于小功率DC-DC电源转换,栅极驱动变压器是个理想的选择,因为这种变压器已经做了电压和时间大乘积(ET或伏特微秒乘积)以及低漏电感的优化。
2015-02-19
-
PCB设计误区:电源是否必须从滤波电容进入芯片管脚(终结篇)
承前:从过滤水的流程来看电源滤波的指导思想,及引出电源供电网络轨道PDN。本节:从PDN的角度,看看滤波电容在电源噪声滤除时起到什么作用,同时讨论下电容的特性,谐振频率,安装电感等。
2015-02-18
-
教你如何恢复反激变压器的漏泄能量?
对正向转换器上变压器消磁的传统方式是,采用第二个绕组,它与初级绕组双线绕制,这样当功率开关切断时(通常是一只功率FET),就可以确保磁化电流持续流过。这种电路一般会将场效应晶体管(FET)的漏源电压限制或箝位在两倍于直流电源轨电压。这种采用恢复绕组的技术同样可以成功地用于反激结构中,以解决漏电感的问题。
2015-02-18
-
经验分享:8种PCB设计中的高频电路布线技巧
高频电路往往集成度较高,布线密度大,采用多层板既是布线所必须,也是降低干扰的有效手段。在PCB Layout阶段,合理的选择一定层数的印制板尺寸,能充分利用中间层来设置屏蔽,更好地实现就近接地,并有效地降低寄生电感和缩短信号的传输长度,同时还能大幅度地降低信号的交叉干扰等,所有这些方法都对高频电路的可靠性有利。
2015-02-16
- 避开繁琐!运放差分电容测量简化指南
- 精准捕捉电流波形:开关电源电感电流测量技术详解
- 恒压变压器选型指南:如何平衡成本与性能?
- 电能控制的中枢神经:控制变压器深度解析
- 物联网互联新选择:1-Wire总线技术详解与实战指南
- 如何利用OTT技术实现模拟前端的80V过压?;?/a>
- 贸泽电子新推EIT专题:洞察3D打印如何重塑设计与制造
- 聚焦能效与性能,Vishay为AI及电动汽车注入“芯”动力
- 2025中国IC独角兽论坛沪上启幕,赋能半导体产业新未来
- 村田中国亮相 CIIF 2025 —— 以创新元器件赋能新型工业绿色智能化发展
- 车规与基于V2X的车辆协同主动避撞技术展望
- 数字隔离助力新能源汽车安全隔离的新挑战
- 车用连接器的安全创新应用
- Melexis Actuators Business Unit
- Position / Current Sensors - Triaxis H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