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开发出吸光率提高百倍的新型太阳能电池
日本冈山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开发出一种利用氧化铁化合物制成的新型太阳能电池。该太阳能电池的吸光率是以往硅酮制太阳能电池的100多倍。
2011-09-29
-
基于PWM技术蓄电池充放电与检测系统设计
电力机车用蓄电池承担着机车升弓前为辅助系统供电的任务,蓄电池的质量显得至关重要。目前电力机车用蓄电池充放电装置大多使用传统的相控整流充电技术,虽然技术成熟、价格低廉,但调节周期长、动态响应慢、功率因数低,谐波污染也比较大,易造成对电网的污染。为保证质量,电力机车用蓄电池在出厂前需要进行老化试验。目前的出厂测试老化试验大多使用水泥电阻等能耗型负载充当被试电源产品的负载。能耗型负载虽然成本低廉,但能量被白白消耗掉,会造成电能的大量浪费。
2011-09-29
-
适用于混能及全电动汽车的电池管理系统
混能及全电动汽车广受市场欢迎,其增长率更是一直大幅飙升,因此显示汽车电动化的发展即将进入另一个崭新的阶段。
2011-09-29
-
新型蓄电池充电方案解决充电失衡
因其蓄电池的单个容量、端电压和内阻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不一致,形成蓄电池组在充电过程中不均衡,使蓄电池组的使用寿命严重缩短。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充电器设计方案,隔离的三路输出分别对单个蓄电池进行充电,同时采用新型的三段式充电控制方法。
2011-09-29
-
动力电池组测试平台设计
作为电动汽车的能量存储部件, 电池的功率密度、储电能力、安全性等不仅决定着电动车的行驶里程和行驶速度,更关系到电动车的使用寿命及市场前景。目前, 电池在实际使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电荷量不足, 一次充电行驶里程难以满足实用要求。
2011-09-29
-
产能超过需求 电动汽车电池价格将下跌
据研究,全球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制造能力将大幅超过需求,除非汽车制造商的需求在短期内大幅上升。产能过剩将导致电池价格下跌。
2011-09-29
-
Maxim 3S3P汽车尾灯LED驱动设计实现
该应用笔记介绍了一个驱动尾灯(RCL) LED的参考设计,驱动器采用三串三并(3S3P)架构。参考设计使用线性驱动器MAX16823和外部BJT,能够为每串LED提供200mA驱动电流,改善了散热能力。设计包括PWM调光电路,用于调节尾灯亮度和满亮度刹车灯。设计中考虑了双电池和抛负载情况。
2011-09-27
-
第一太阳能效率可能优于中国太阳能电池板
美国第一太阳能公司,实现了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效率记录,并将在下一季度把优势融入到他们的制造技术中,在没有政府的援助下胜过那些靠消减成本的中国对手和对石化燃料的竞争。
2011-09-27
-
村田制作所量产低电阻薄型双电层蓄电器件适用数码相机等
村田制作所宣布,其等效串联电阻仅为数十mΩ、厚度仅1.5mm(瞬间最大容许电压2.7V)和3.0mm(瞬间最大容许电压5.5V)的薄型(超薄封装)双电层蓄电器件已开始量产。双电层蓄电器件不是利用化学反应,而是仅以活性炭表面离子的物理吸附存储能量。不同于普通充电电池,双电层蓄电器件除了可以半永久性地反复充放电外,还具有能够快速充放电的特点。
2011-09-26
-
薄膜电池重回光伏“十二五”规划视野
近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编制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意见稿浮出水面,该意见稿提出了光伏产业的发展目标。同时,一直相对“弱势”的薄膜电池在本次意见稿中的重视程度得到了提升。
2011-09-26
-
电动汽车充电器电路拓扑的设计考虑
本文根据SAEJ-1773对感应耦合器的规定,对电动汽车供电电池的充电器进行了讨论。根据感应耦合器的标准及不同的充电模式,确定了与感应耦合器相匹配的充电器的几种设计方案,对适合不同充电模式的电路拓扑进行了选择。最后给出了分别适合于不同充电等级的备选变换器拓扑方案。
2011-09-23
-
替代蓄电池的超级电容储能??樯杓?/a>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超级电容设计的用以替代12V蓄电池的超级电容???,通过计算分析得出??榈淖楹辖峁埂⒆罴殉涞绲缌鞣段?、充电时间以及总的输出能量。该??榫哂惺倜ぃ辉斐晌廴?,功率和能量密度大等优点,具有很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2011-09-22
- 突破效率极限:降压-升压稳压器直通模式技术解析
- 高效与静音兼得:新一代开关电源如何替代LDO?
- 宽禁带半导体赋能:GaN射频放大器的应用前景
- 偏置时序全解析:避免pHEMT射频放大器损坏的关键技巧
- 风电变流器迈入碳化硅时代:禾望电气集成Wolfspeed??槭迪旨际蹩缭?/a>
- AI驱动,数据赋能丨造物数科再度入选“百项数据管理优秀案例”
- 打印机之都” 放大招?第二届中国打印机大会引发全行业聚焦
- 中国汽研联合促进会启动"质量向新"行动 智能底盘系列标准研究正式启动
- 沃尔沃卡车针对售后市场外观专利侵权成功采取维权行动
- 国产微显示技术突围:逐点半导体与芯视元共建AR芯片解决方案
- 车规与基于V2X的车辆协同主动避撞技术展望
- 数字隔离助力新能源汽车安全隔离的新挑战
- 车用连接器的安全创新应用
- Melexis Actuators Business Unit
- Position / Current Sensors - Triaxis Ha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