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析动力电池系统安全设计:Pack等电位连接技术
触电防护是动力电池系统电气安全设计的重要内容,一般来讲,可以通过两类途径来实现:一是直接接触防护,如绝缘设计、屏护防护(遮拦/外壳,IPXXB/IPXXD等);二是间接防护,包括等电位连接、电气隔离(电气间隙、爬电距离)。这里谈谈对等电位的一些理解与认识。
2016-12-14
-
如何科学?;な只?span id="5n233hq" class='red'>电池?温度高了不行低了也不行
不知你是否有过这种体验,手机电量在室内明明很充足,可是一到室外,在掏出手机的瞬间,居然提示电量不足自动关机了。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据此,记者采访了北京工业大学应用数理学院副教授、科普专家周洪直。
2016-12-08
-
常见锂离子电池隔膜失效分析
锂离子电池主要由正、负极极片和隔膜、电解液、外壳和正负极端子组成,其中隔膜在锂离子电池的内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锂离子电池的内部,隔膜不仅要避免正负极之间接触,达到电子绝缘的效果,还要保持一定的孔隙率允许电解液中的离子穿过隔膜,在正负极之间往复运动。
2016-12-06
-
买不起就自己DIY一个四驱车“速行者”
本项目将尝试用一种较为简单的方式实现四驱车的制作,这里我们选择制作难度相对不大的皮带传动机构,其中减速传动方面是皮带减速机构,而四驱联动方面也同样采用了皮带传动结构。当前项目使用了两节电池供电,并且采用了两级皮带减速传动,动力十足,加上四轮赛车的造型,是名符其实的“速行者”。
2016-12-05
-
“疯7”手机充电实测:为何沿用传统充电模式?
2016年可畏是各品牌手机的发布元年,IPhone、华为、小米、oppo可谓是百花争艳,各手机厂商纷纷以“超大容量电池”、“急速充电”等关键词来吸引眼球,唯独iphone还是默默沿用着传统充电模式,依旧不支持快充,为何IPhone如此自信?难道它的黑科技也能在5W输出下提升充电效率么,本文一探究竟。
2016-11-29
-
技术趋势:电池管理系统,将是电动汽车最强保障!
电池管理系统(BMS)作为实时监控、自动均衡、智能充放电的电子部件,起到保障安全、延长寿命、估算剩余电量等重要功能,通过一系列的管理和控制,保障电动汽车的正常运行。
2016-11-29
-
只有跳出专用IC方案 电池管理系统创新才可期待
电池管理专用IC的出现和发展是和锂电池应用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息息相关的。最早是为了解决锂电池的过充过放而设计出了单节电池的充放电?;ば酒罄丛陲?span id="5n233hq" class='red'>电池多节串联应用中又发展出应用于多串的芯片,这时候就成为了电池管理芯片,主要是对电池组中的每节电池电压数据进行采集。再以后为了应对电池不一致的问题,进一步集成了功率开关的驱动功能,这就是带有均衡功能的电池管理IC。
2016-11-28
-
太阳能电池发电原理:晶体硅电池发电原理
天天讨论光伏发电,你知道太阳能电池发电的原理吗?本文分别用文字形式,介绍了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发电原理。属于科普级别,非常通俗易懂。
2016-11-28
-
揭开电池管理系统的神秘面纱,零距离探究系统架构
现在的电子设备具有更高的移动性并且比以前更绿色,电池技术进步推动了这一进展,并惠及了包括便捷式电动工具、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无线扬声器在内的广泛产品。电池技术的不断变化促使许多新手学习如何设计电池管理系统。本文提供了有关电池管理系统(BMS)架构的初学者指南,讨论了主要功能块,并解释了每个功能块对BMS系统的重要性。
2016-11-02
-
独家剖析一枚电池的前世与今生
或许我们正是一个时代的见证者,在这个时代里,能源又一次要更新换代,而为我们提供能源的未来大型电池,正是由最初那枚毫不起眼的小电池不断升级而来的。电池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以至于几乎被我们忽视。然而,它们却是漫长而传奇历史中的一项卓越发明,拥有精彩而悠久的历史,也将拥有同样璀璨的未来。
2016-11-02
-
电动汽车锂电池的精准与安全必须从源头来控制?
目前业界最常见的做法是对小容量电池采用线性测试设备进行测试,尽管效率低下,精准度也不高,但还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把这种测试设备也同样用于高容量电池测试,那就会在充电阶段消耗大量功率,导致效率低下,而且会给设备硬件设计带来相当严重的热问题。
2016-11-02
-
三星频出“炸机”,致命伤到底在哪?
三星Note 7爆炸事件中,电池缺陷已经是毋庸置疑的问题。但是我们不能把矛头仅仅停留在电池缺陷上。为何三星Galaxy Note 7从普通版到安全版爆炸不断呢?压缩开发测试工期或为主要原因。
2016-11-02
- 中国汽研联合促进会启动"质量向新"行动 智能底盘系列标准研究正式启动
- 沃尔沃卡车针对售后市场外观专利侵权成功采取维权行动
- 国产微显示技术突围:逐点半导体与芯视元共建AR芯片解决方案
- 可靠性设计:热继电器温度补偿与复位机制深度解析
- 工程避坑指南:防水连接器选型中的5大关键参数
- 车规与基于V2X的车辆协同主动避撞技术展望
- 数字隔离助力新能源汽车安全隔离的新挑战
- 车用连接器的安全创新应用
- Melexis Actuators Business Unit
- Position / Current Sensors - Triaxis Ha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