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RX单片机实现数字电源控制的示例
作为使用RX单片机进行逆变器控制的应用,以UPS为例对基于MCU的电源控制可行性进行介绍。RX-T系列主要应用于空调室外机和工业逆变器,在逆变器控制领域享有盛誉。近年来,还广泛用于UPS、太阳能逆变器和EV充电器等电源控制应用中。本次以UPS电源控制应用为例,对基于MCU实现的电源控制进行介绍。UPS是一种具有以下三大功能的设备,是表现MCU控制电源基础功能的最佳设备。
2023-01-19
-
电动汽车(EV)壁挂式充电器
当前,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突破创新以及汽油价格的接连上涨,电动汽车在大众消费群体中越来越受欢迎。在电动汽车市场不断向好的同时,充电桩的部署工作也迫在眉睫。为满足广大用户的海量充电需求,瑞萨电子推出电动汽车(EV)壁挂式充电器解决方案,该方案适用于消费类和商用EV充电器,可为用户带来方便、快捷的充电体验。
2022-12-26
-
宇宙辐射对OBC/DCDC中高压SiC/Si器件的影响及评估
汽车行业发展创新突飞猛进,车载充电器(OBC)与DCDC转换器(HV-LV DCDC)的应用因此也迅猛发展,同应对大多数工程挑战一样,设计人员把目光投向先进技术,以期利用现代超结硅(Super Junction Si)技术以及碳化硅(SiC)技术来提供解决方案。在追求性能的同时,对于车载产品来说,可靠性也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2022-12-20
-
EV 无变压器快速充电解决方案
在插电式电动汽车 (PEV) 系统中,充电器可分为三个级别:AC Level 1 (<1.92 kW)、AC Level 2 (<19.2 kW) 和 DC Level 3 (>19.2 kW)。1由于其体积和重量,不建议在高功率 3 级系统中使用车载充电器。
2022-12-16
-
纳芯微驱动芯片助力工业自动化和汽车应用发展
随着新能源汽车和工业控制对驱动芯片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要求越来越复杂,开发者在芯片设计时,需要考虑更多元化的场景和更细节的技术要点。点击下方视频,从“三相逆变功率驱动”、“车载充电器电子锁”、“PLC数字输出”三大典型应用场景出发,结合纳芯微最新推出的智能驱动芯片,了解如何在系统开发时选择适合的芯片,来提升系统的整体性能。
2022-12-14
-
如何利用表面贴装功率器件提高大功率电动汽车电池的充电能力
终端用户希望新的电动汽车设计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车辆的空闲时间,尤其是在长途驾驶中。电动汽车设计人员需要提高充电器的功率输出、功率密度和效率,以实现终端用户期望的快速充电。目前,单个单元充电器的设计范围是从7千瓦到30千瓦。将单个单元元件组合到??榛杓浦锌梢栽黾庸β适涑?,帮助充电器制造商实现占地面积更小、灵活性更高和可扩展性的目标。对有源功率元件使用先进的隔离封装,可实现更高的功率密度并显著减少电路设计中的热管理工作,从而解决大功率充电的挑战。
2022-12-13
-
固态硅芯片数字化交流电源转换
消费类应用的电源适配器和充电器通常由变压器和其他无源元件组成,它们连接到电路板上的有源元件,以将输入的交流信号转换为稳定的输出电压。AmberSemi 是一家位于加利福尼亚州都柏林的无晶圆厂半导体公司,正在研究通过基于固态硅的解决方案将输入交流电源的感应、控制和功率转换数字化的技术。
2022-12-09
-
硬核隔离,精准同步
对于常见的适配器、充电器等 ACDC 类电源产品来说,把可触碰的输出端口和 AC 输入侧的高压可靠地隔离开来,是涉及到人身安全的头等大事。
2022-11-24
-
电源监视器的设计方法
随着当今电子产品设计复杂程度的不断增加,管理功耗及优化整体效率变得愈加重要。从工业和电信应用到汽车和医疗设备,准确的电源电压和电流监视对于其中的节能和可靠性保证都是十分关键的。电路板级的电源监视不再仅见于机架和服务器,许多非传统的应用也迅速成为了电源监视的用武之地,太阳能充电器、军事武器及先进的汽车电子产品等只是其中为数不多的几种而已。
2022-11-17
-
电动汽车充电桩,只做好“充电”是不够的!这才是完整的解决方案
电动汽车充电需要的不仅仅是充电站车道上的电源插座。电动汽车数量的增加,提高了对电能需求,同时还需改进电网管理系统,提高充电器的能效,整合家庭能源管理。
2022-11-15
-
220V直接串联电阻降压5V能给手机充电吗?
市面上比较正规的手机充电器采用的是开关电源设计方式,通过高频变压器将高压部分与低压输出部分完全隔离!是非常安全可靠的!因此大家购买手机充电器时,一定要选择品牌、质量可靠的充电器,安全、放心!
2022-11-14
-
如何将第三代 SiC MOSFET 应用于电源设计以提高性能和能效
在各种电源应用领域,例如工业电机驱动器、AC/DC 和 DC/DC 逆变器/转换器、电池充电器、储能系统等,人们不遗余力地追求更高效率、更小尺寸和更优性能。性能要求越来越严苛,已经超出了硅 (Si) 基 MOSFET 的能力,因而基于碳化硅 (SiC) 的新型晶体管架构应运而生。
2022-11-14
- 破解多收发器同步难题:基于MAX2470的高隔离时钟耦合方案
- 汽车照明双突破:艾迈斯欧司朗携手DP Patterning实现环保与智能控制完美结合
- 三核驱动革新!Melexis MLX81350重塑电动汽车空调控制
- 覆盖全球导航系统:Abracon新品天线兼容GPS/北斗/Galileo/GLONASS四大星座
- 恩福(中国)与杰牌传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从深耕中国到植根全球
- 智能制造破解汽车产业升级痛点 多方协同构建核心竞争力
- 从实验室迈向现实:5G-A赋能“夸父”机器人完成百米火炬接力
- 七赴进博之约ASML沈波:以光刻“铁三角”助力中国半导体应对AI浪潮
- E2AGLE测试平台:航空电气化的关键技术突破
- 车规与基于V2X的车辆协同主动避撞技术展望
- 数字隔离助力新能源汽车安全隔离的新挑战
- 汽车??榕赘涸氐慕饩龇桨?/a>
- 车用连接器的安全创新应用
- Melexis Actuators Business Unit
- Position / Current Sensors - Triaxis Ha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