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家造全球最小纳米线锂电池用于显微电池制造的研究
由美国Sandia和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联合组建的综合纳米技术中心(CINT)日前宣布,他们在电子显微镜下造出了全球最小的电池,其阳极由一根纳米线构成,仅有人类头发的1/7000粗细。
2010-12-16
-
美能源部证实铜铟镓硒薄膜电池转换效率达15.7%
近日,全球重要的铜铟镓硒(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制造商MiaSolé宣布,美国能源部下属的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已经证实了公司生产的铜铟镓硒薄膜电池的转换效率达到了15.7%。据悉,这是薄膜组件在商业运用中已被证实的最高转换效率。
2010-12-15
-
Contour Energy Systems 推出硬币大小锂离子电池用于医疗行业
Contour Energy Systems 公司近期宣布准备推出第一批硬币大小系列锂离子电池,时间大概是2010年第四季度。
2010-12-15
-
太阳能电池市场在欧洲 产能在亚洲
根据欧洲联盟的报告,欧洲是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市场,仅德国2009年新装置的容量就占了1/2,不过近年来崛起的大陆和台湾制造商,加起来的产能已达全球一半。
2010-12-15
-
电池材料行业2011年投资策略
目前国内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处在从概念走向现实的初始阶段,虽然必然要面对较多的困难和质疑,但是方向已经基本明确!无论从能源、资源、环境、经济和国家发展战略的角度来看,我国都有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必要性。
2010-12-15
-
Avago推出两款用于无线鼠标的低功率光学传感器
Avago Technologies (Nasdaq: AVGO)今日宣布推出两个最新的用于无线鼠标的低功率光学传感器。ADNS-2080和ADNS-3000 LED传感器利用先进的低功率架构和自动电源管理模式,使无线鼠标在只使用一枚AA电池的情况下可以操作长达一年之久。
2010-12-14
-
聚焦2011年第77届中国电子展之电源展
作为2011年新春过后的第一个电源电池类行业大展,2011年4月8-10号,第77届中国电子展将在深圳会展中心(深圳市福田中心区福华三路)举行,第77届中国电子展共启用深圳会展中心6个展馆,有效展览面积82500平方米。
2010-12-14
-
国内动力锂离子电池隔膜产业缺口大
在全球重点发展电动车、储能电池等新能源产业的今天,锂电池做为公认的理想储能元件,得到了更高的关注。我国也在动力电池领域投入了巨大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已经涌现了比亚迪、比克、力神、中航锂电等全球电池行业引人注目的骨干企业。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池隔膜、电解液是锂电池最重要的四项原材料,锂电池隔膜由于投资风险大、技术门槛高,一直未能实现国内大规模生产,成为制约我国锂电池行业发展的瓶颈,特别是在对安全性、一致性要求更高的动力锂离子电池领域,更是我国从锂电池生产大国到锂电池生产强国难以逾越的障碍。
2010-12-13
-
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设计
锂电池已成为全球电动汽车发展的热点,电池管理系统作为电池保护和管理的核心部件,不仅保证电池安全可靠的使用,而且充分发挥电池的能力和延长使用寿命,作为电池和车辆管理系统以及驾驶者沟通的桥梁,电池管理系统对于电动汽车性能起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
2010-12-13
-
新能源汽车低排不低碳 零排放任务任重道远
在新能源汽车已是大势所趋的背景下,汽车企业无论大小,不分先后,纷纷按照自已的方式上马新能源汽车项目;传统能源巨头也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开辟了新的战场,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石化和中海油在全国大城市大力投资充电站事业。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纯电动汽车虽然可以在行驶阶段实现零排放,但其消耗的电力,以及储备电力所用的电池,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碳排放可能不比传统汽车低。
2010-12-13
-
光伏企业两头为难
生产光伏电池组件配套设备的上海海优威电子技术有限公司销售经理陈先生最近注意到,光伏组件的价格出现明显下滑,但光伏产品最重要的原材料——多晶硅价格却依然盘踞在每公斤90美元左右的高位。市场人士预测,随着多晶硅产量扩大,未来多晶硅价必将下滑。
2010-12-10
-
三洋量产全球转换率最高的太阳能电池
路透(Reuters)报导指出,日厂三洋电机(Sanyo Electric)日前表示,将开始量产号称全球转换率最高、达21.6%的HIT太阳能电池,并计划于2011年2月起在欧洲市场贩售。目前三洋在欧洲市场贩售的太阳能转换率最高为21.1%。
2010-12-09
- 中国汽研联合促进会启动"质量向新"行动 智能底盘系列标准研究正式启动
- 沃尔沃卡车针对售后市场外观专利侵权成功采取维权行动
- 国产微显示技术突围:逐点半导体与芯视元共建AR芯片解决方案
- 可靠性设计:热继电器温度补偿与复位机制深度解析
- 工程避坑指南:防水连接器选型中的5大关键参数
- 车规与基于V2X的车辆协同主动避撞技术展望
- 数字隔离助力新能源汽车安全隔离的新挑战
- 车用连接器的安全创新应用
- Melexis Actuators Business Unit
- Position / Current Sensors - Triaxis Ha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