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生产成本有望降低
近日,“波色—爱因斯坦修正理论”运用于纳米磷酸铁锂研讨会在高新区成都牧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举行,来自国内材料界的专家学者和相关高校教授对这一新鲜的技术理论进行了考察和研讨论证。据了解,若论证通过,该技术将有望在锂离子电池的生产上广泛使用,让电动汽车进入百姓家庭不再是梦想。
2011-03-01
-
日本开发出长20cm的圆筒式色素增感型太阳能电池
日本新日铁化学和九州工业大学宣布,试制出了长200mm、直径为30mm的圆筒式色素增感型太阳能电池。该类型电池的以往产品中,尺寸最大的是九州工业大学教授早濑修二的研究小组试制的长30mm、直径6mm的产品。此次的产品由新日铁化学试制。新日铁化学和九州工业大学表示:“目前已接近投产水平”。该研究是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JST)研究项目的一部分。
2011-02-28
-
2010年中国光伏电池产量占全球“半壁江山”
日前,第五届国际太阳能产业及光伏工程论坛在上海举行。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陈霖豪在致辞中表示,2010年中国光伏电池产量达到8千兆瓦,约占全球总产量一半,居世界首位。
2011-02-25
-
德国AVANCIS开发出转换率15.5%的ZnO电极CIS太阳能电池
德国AVANCIS GmbH&Co.KG宣布,其30cm见方CIS型太阳能电池??榈淖恍蚀锏搅?5.5%。据该公司介绍,这一转换效率值已得到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的认定。
2011-02-24
-
V系列:Vishay推出可满足更低电压需求的红外接收器
日前,Vishay Intertechnology, Inc.宣布,为其TSOP 红外系列接收器中的10种产品推出新的“V”低压电源选项,扩充其光电子产品组合,以满足电池供电的消费产品对更低工作电压的需求。在低至2V的电源电压和+5℃~+85℃的温度范围内工作时,V系列器件始终能够保持稳定的灵敏度等级。
2011-02-24
-
第五讲 手机连接器应用案例
本讲从手机连接器的五种主要产品类型(FPC连接器、板对板连接器、I/O连接器、卡连接器和电池连接器)入手,介绍了手机连接器产品的发展变化,深入解析手机连接器在小型化、薄型化和高性能化等方面的技术进步和手机连接器的市场变化,最后围绕如何把这种变化融入实际的应用当中,给出了适应市场需求的手机连接器实例。
2011-02-23
-
太阳能电池三月合约价涨幅在3%-7%左右
根据集邦科技(TrendForce)旗下研究机构EnergyTrend的调查,二月份的合约价仅出现小涨的局面。厂商表示,二月的合约价的涨幅没有明显增加,主要是厂商之间对于需求仍在观察,但三月合约价的涨势将会出现明显反弹。
2011-02-23
-
“豆荚”复合材料可延长锂离子电池使用寿命
锂离子电池是目前日常生活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电池,但多种原因导致其存在使用寿命短这一缺点,其中电极退化问题最让科学家们苦恼。这是因为在不断的放电和充电过程中,电池中的锂离子会反复与金属电极发生化学反应,长期积累下来就会导致电极的逐步退化,最终对电池性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
2011-02-21
-
日本2010太阳能电池国内市场出货量猛增
日本太阳能发电协会发表的统计数据显示,受政府恢复对住宅安装太阳能发电设备补助金制度等措施的刺激,2010年日本国内市场太阳能电池出货量达99.192万千瓦,连续两年环比增加一倍。
2011-02-21
-
2011年高容量电池将开始进行大量商品化
2010年各类消费性电子产品的持续成长,带动了不同应用领域的锂电池的需求。2011年低容量电池芯已达价格低点,且日系厂商已逐步往下游组装Package厂移动,韩国电芯厂价格战情形将减缓。为了刺激终端需求,高容量电池将开始进行大量商品化...
2011-02-17
-
铝粒子可提高薄膜太阳能电池转化效率
新加坡A*STAR研究院高性能计算机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尤里·阿基莫夫和魏诚美(音译)发现,通过沉积铝粒子的方法可以提高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这种金属纳米粒子能防止光线的逃逸和反射,使更多的直射光直接进入太阳能电池。阿基莫夫说,该技术可以使我们进一步降低太阳能电池的生产成本,并增强太阳能电池的竞争力。
2011-02-15
-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及其充电技术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由铅酸电池、氢镍电池、燃料电池,发展到锂离子电池。缩短动力电池的充电时间,增加动力电池的充电容量是充电的关键技术。
2011-02-15
- 中国汽研联合促进会启动"质量向新"行动 智能底盘系列标准研究正式启动
- 沃尔沃卡车针对售后市场外观专利侵权成功采取维权行动
- 国产微显示技术突围:逐点半导体与芯视元共建AR芯片解决方案
- 可靠性设计:热继电器温度补偿与复位机制深度解析
- 工程避坑指南:防水连接器选型中的5大关键参数
- 车规与基于V2X的车辆协同主动避撞技术展望
- 数字隔离助力新能源汽车安全隔离的新挑战
- 车用连接器的安全创新应用
- Melexis Actuators Business Unit
- Position / Current Sensors - Triaxis Ha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