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源技术的创新在哪里
1947年底晶体管问世,随后不到十年,可控硅整流器(SCR,现称晶闸管)在晶体管渐趋成熟的基础上问世,从而揭开了电源技术长足发展的序幕。半个世纪以来,电源技术的发展不断创新。
2012-02-09
-
BCR8LM-14LK:瑞萨发布高换向性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器件用于白色家电
瑞萨电子株式会社(以下简称“瑞萨电子”)发布一款高换向性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器件BCR8LM-14LK,支持额定通态电流有效值(IT (RMS))8安(A)和额定断态重复峰值电压(VDRM)700伏,可通过单片机(MCU)直接触发。此款新型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器件可用于驱动洗衣机和冰箱等家用电器(白色家电)的交流电机、电磁阀和加热器等负载。
2012-01-16
-
用于LED照明应用的初级侧调节反激技术
本文描述了针对LED照明的高功率因数反激式转换器,可实现所有这些特性并且能够使用基于可控硅(TRIAC)的标准调光器来进行调光。
2011-12-05
-
基于光电传感器的智能灯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光敏电阻和光电传感器的智能灯控系统。本系统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以光敏电阻为主要功能元件的???,其作为检测系统的启动开关,另一部分则是检测系统,其在晚上对是否有人通过进出口进行探测,并控制灯的亮或熄。一旦光线强度足够低,检测系统启动,然后由光电传感器进行实时探测,并向微控制器发送信号,微控制器对其信号进行处理后向MOC3061发送一个信号,最后在MOC3061的输出端通过可控硅来控制灯是亮还是熄灭。
2011-11-16
-
MAX16841:Maxim推出无闪烁调光的离线式LED驱动器用于换代灯
Maxim Integrated Products, Inc 推出离线式LED驱动器MAX16841,采用前沿(三端双向可控硅)和后沿(晶体管)调光器实现从最大光强到零光强的无闪烁调光。固定频率控制优化了工作在低压和高压交流电网的效率。MAX16841采用90VAC至265VAC输入范围,是适用于日本、中国、美国和欧洲调光器的通用解决方案。
2011-10-18
-
如何用示波器测量电子元器件
本文探讨如何使用示波器对稳压管稳压值、热敏电阻、可控硅和晶体三极管的特性曲线进行测量,主要介绍了相应的测试电路和测试方法。
2011-10-10
-
5W可调光带功率因数校正的LED驱动器设计
RD-251在12 V和18 V的LED灯串电压下可提供350 mA单路恒流输出。使用标准的AC市电可控硅调光器可将输出电流降低至1% (3 mA),这不会造成LED负载性能不稳或发生闪烁。该电路可同时兼容低成本的前沿调光器和更复杂的后沿调光器。
2011-09-27
-
可控硅(晶闸管)的检测方法
可控硅(SCR)国际通用名称为Thyyistoy,中文简称晶闸管。它能在高电压、大电流条件下工作,具有 耐压高、容量大、体积小等优点,它是大功率开关型半导体器件,广泛应用在电力、电子线路中。
2011-09-08
-
多功能电子元器件检测电路
在维修家用电子产品时,特别是彩色电视机的维修中,经常要测量稳压二极管的稳压值,测量可控硅、光电耦合器、陶瓷振子、石英晶振、红外线??亟邮掌?、红外线遥控发射器、行输出变压器等电子元器件的好坏。这些电子元器件的参数或好坏都不能直接用万用表检测,应用本文介绍的多功能电子元器件检测电路板,可简单准确地测量它们的参数或好坏,给维修工作带来很大的方便。
2011-08-18
-
基于PWM的可控硅非线性调光LED驱动电路
本文分析了现有可控硅调光器用于LED驱动时存在的问题,并根据人眼对光线反应非线性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利用普通PWM芯片结合外围电路搭建的可控硅非线性调光LED驱动电路,分析了电路在调光过程中的工作特性,实验结果实现0~100%平稳无闪烁调光
2011-08-12
-
罗姆LED照明用驱动器IC
作为LED照明,它需要有能够驱动从灯泡等小型照明的小功率产品到路灯等大型照明的大功率产品电源。而且,这种电源应当与原有照明器具所使用的“可控硅调光”、LED照明专用的“PWM调光”以及可以用体电阻调光的“线性调光”等多种调光方式兼容。罗姆为了适应上述市场需求而在进行LED照明用驱动器IC的开发。为使LED保持一定的亮度点灯,需要有进行恒流控制的LED驱动器IC。通常,是从交流电源开始进行恒流控制,所以使用降压型开关稳压器方式。
2011-08-08
-
无传感器洗衣机电机驱动设计
用于风机、水泵、空调、冰箱、洗衣机、电梯和传输等应用领域的电动机消耗着全球半数以上的电能,其中大多采用仅能简单开启和关断电机的高能耗机电驱动装置。仅在家电应用中以变频解决方案替代这些低效率电机就可以削减多达60%的能源消耗。大部分家电采用通用直流电机或单相交流感应电机,其速度控制方法相当粗略,要么采用开断控制,要么依靠可控硅控制导通相角,其典型系统效率最高也就能达到50%左右。不过,随着高效功率器件和先进数字控制器的问世,将更具效率的电机和控制技术应用于最新家电已经成为可能。
2011-03-10
- 成本与性能的平衡:振荡线圈技术深度解析与选型建议
- 十一月上海见!106届中国电子展预登记开启,共探产业新机遇
- 清洁电器智能化升级:MCU芯片性能成差异化竞争核心
- Cadence与NVIDIA强强联合,数字孪生平台新模型助推AI数据中心高效部署
- 偏转线圈技术解析:从基础原理到选型要则的全景指南
- Spectrum推出多通道GHz数字化仪,最高支持12通道
- 安森美破解具身智能落地难题,全链路方案助推机器人产业化
- AMD 推出 EPYC? 嵌入式 4005 处理器,助力低时延边缘应用
- 机电执行器需要智能集成驱动器解决方案以增强边缘智能
- 广东国际水处理技术与设备展览会邀請函
- 车规与基于V2X的车辆协同主动避撞技术展望
- 数字隔离助力新能源汽车安全隔离的新挑战
- 车用连接器的安全创新应用
- Melexis Actuators Business Unit
- Position / Current Sensors - Triaxis H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