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1998年,经济学人第一次出现“华为”; 2012年,“华为威胁论”成为封面文章。这十四年里,威胁论是如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外国人眼中的典型中国大企业,究竟是种什么面孔?本文将从头道来。
一般来讲,威胁有两种,或者是已知的力量太强,比如地震;或者是未知的力量太多,比如妖怪。在外媒眼中,华为兼具了这两方面——实力的威胁,未知的威胁。下面,既是一份档案,又是一个传奇。
一、《经济学人》的水晶球
1998年 6月25日,克林顿访华,一千二百余人随行,白宫大队里的商人两眼放光,满是贪婪。
《经济学人》极有先见地告诫这些访问者——不要以为能在中国轻易捞到钱,那里的本土企业正在成长。
“你们知道华为吗,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一听名字就很土。但是,就在96-98年,跨国电信企业在中国打下的市场,已经被中国本土企业夺回了一半,华为就是其中的重要力量。它不是靠偷取技术,也不是靠政府补贴,它也懂研发,懂营销,有野心,有计划。此时的华为,恰似10年前的诺基亚,谁又敢说10年后华为不是诺基亚?!”
十四年后,华为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信制造商之一,再看此文,读者会不会发出同样的感慨:《经济学人》有水晶球吗?
二、十年磨一剑
十年,放到商战中,就是沧海桑田。
这十年里,华为屡传捷报,《经济学人》一一跟进。条分缕析,大致有三条线索:
其一,研发能力。
华为一开始就是技术流。
九十年代,中国农村市场广阔,产品匮乏,只有它,研究针对性产品;
2000年前后,它先后在印度、瑞典、美国设立研发中心,吹响全球科研集结号;
2005年,在深圳打造华为大学,气派程度堪比白宫;
2008年,在国际专利申请榜上跃居第一;
2010年,《经济学人》将年度公司创新大奖颁给了华为。
在外媒批判中国研发的硬伤时,知识产权已经成了华为的硬功夫。
这一点,构成“华为威胁论”的重要内容。
其二,营销手段。
华为的营销策略,被外媒称为“商场上的毛泽东路线”。
在国内,华为从农村起家,一步步包围城市。
在国外,华为是哪穷去哪,哪乱去哪,2003年,阿尔及利亚闹地震的时候,别人跑了,华为去了;同年,伊拉克开战,别人跑了,华为也去了。于是,到了06年,华为的国外销量已经达到国内的两倍,在非洲与中东的销量一路飙升,在拉美的市场也打着滚增加。
占领新兴市场根据地,再进攻欧美大城市。05年,华为成为英国电信供货商;07年,成为欧洲所有顶级运营商的合作伙伴;08年,攻入北美,成为加拿大重要供货商。除了美国,华为已在全球遍地开花。
为什么没有美国呢?看第三条,也是《经济学人》探讨最多的一条——
其三,安全顾虑。
华为初露头角时,外媒揪住它的老总背景不放,任正非几年的服役经历,似乎让华为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华为走向国际后,外媒开始讨论它的政府补贴,一次次质问,如果跟政府没有关系,你哪里来那么多钱?
05年9月,胡锦涛访华,《经济学人》第一次暗示了问题本质:“中国企业的强势扩张才是真的焦点,中美关系持续紧张才是真的原因,至于华为,只是一个靶子。”
09年4月,英国、美国、印度等采取了实际行动,限制华为发展?!毒醚恕凡欢?只是抛出一个尖刻的问题:“中国制造里面,是不是有妖怪?中国企业扩张,是不是间谍网?”
至此,华为的实力已得到全球认可,否则,就不会树大招风了。也正是此时,“华为威胁论”三要素正式到位:研发能力、营销手段、安全顾虑。而第三点,妖怪式的威胁,引发了后面一个个故事,有深度且有内涵。
三、为什么怀疑?越挖越深!
大家都明白,实力上的雄厚,说理想一点可以服务全球消费者,没什么好“威胁”的。中国每辆公交车里都能听到诺基亚的铃声,但是,中国政府从不曾对诺基亚说过威胁二字??墒?从西方美欧到东方印度,为什么对中国的企业偏偏多一层“安全顾虑”,如此特殊对待华为呢?
《经济学人》在11-12年的分析是比较全面的:
11年1月,它剖析了中国企业发展的大背景,毫不忌讳地指出中国自身原因。
“中国的政府力量太强了,想做生意,就要巴结好它。
但是,中国政府既不用像美国一样巴结选民,也不用像欧洲一样被法律束手束脚,实在难以保证它不滥用权力。红二代、官二代能通过灰色渠道迅速发财;银行总是贷款给有关系的企业;地方政府能自己裁夺各种收费名目。
所以,在中国,企业与政府的关系是暧昧的。即便是最有商业能力的中国企业,在国外也会被怀疑,比如华为。”
11年6月,《经济学人》酒后吐真言,拍着华为的肩膀,说了老实话。
“其实,华为对于疑点已经很诚恳了。03年至今,华为的资金来源总被质疑,于是华为出了一份详细的报表;98年至今,安全顾虑愈演愈烈,于是华为狠下心,拿出真金白银,在英国成立了安全认证中心,让有顾虑的人来测试,软件硬件随便测。
但是,华为啊,你要知道,你是一个典型,你能不能成功,不仅代表你能不能跟西方拼,还代表着着中国大企业能不能拼;
而且,你要进这个国际化的高级战场,也不是你有实力就能进,你还得问问,这些已经进来的玩家,愿不愿意让你进啊?
你被扣上“威胁”的帽子,被抵制,被禁止,很大程度上,反映着西方对中国玩家的宽容度、接纳度。兄弟,我们也是人,是人都有私心,枪打出头鸟,你要懂啊!”
后来,就到了12年,世界各国对华为的态度已经产生了很大分歧,而美国对华为最为苦大仇深,连破产的小工厂都不许华为接手,逐渐成为问题焦点。《经济学人》提出了新的解释:华为是不是坦荡的君子,已经不再重要;美国是不是患了疑心病的小人,才是问题的关键。
它说,“美国有家大公司,也做电信,它的名字叫思科。它曾对中国说,“我的设备能监听,好帮你对付别人”。所以,相比与华为,美国的电信业似乎更懂得怎么做间谍。类似的事情华为干过吗?没有任何证据。问题在于,美国一直在念绕口令:“没有证据证明你做过,不代表有证据证明你没做。”华为是不是君子,已经不重要了,美国用什么心态来想华为,才是最重要的。
但是,美国的心态并不好。其一,它自己做过贼,看谁都像贼。其二,中美紧张的关系,更让事情雪上加霜。美国智库CSIS曾说:“中美现在互不信任,都认为对方在用电信设备、电信基础设施来监听。”其三,越来越多的西方企业跑到中国建厂,希望从低成本中受益。现在,它们还没享受够,就要让位于华为,西方政府自然也难免有私心,想偏袒。”
争论至此,华为能做的,已经很少了,就算按照外媒的意愿真正上市,恐怕也难以消除怀疑。剩下的任务,正如《经济学人》所言,不再是企业的,而是国家的:
“美国能不能依法行事,规范说明不让什么企业进美国,不再随意打发华为?
美国能不能学一学英国,也建立个华为安检中心,派几个过去查,花不了多少钱,直接把华为逐出美国,逼自己买贵的电信设备,岂不得不偿失?
中国能不能再主动点,想让中企走向世界,就不得不搞好中美关系。”
四、大染坊式的悲哀
2004年,国内有部电视剧风靡一时,叫《大染坊》,讲抗日战争之前,中国昙花一现的民族工业史。写完第六篇,我脑海中常常出现的,就是日本商人藤井说过的一句话。
中国商界传奇陈六子与藤井大战之后,藤井真情流露,说:“个人太强,国家太弱,个人是要吃亏的。”
《大染坊》的最后,东北沦陷,山东沦陷,陈六子大恨,吐血而亡。全书结尾如此写道:
“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中国民族工业似一现的昙花,彻底的凋谢了,就像一颗美丽的流星,划过了中国历史的天际,人们目送着那颗流星,带着那长长的叹息……
当国家不能为人们的生存提供保障,不能成为人生实践平台的时候,所有的一切也就似那流星,所有的能力、热血、才华、激情,也只是垂死者那惨白面孔上一缕灿烂的笑容!”
我们值得期待的是,今日中国非彼时中国,今日看似相同的情形,应该会有不同的结局。
特别推荐
- 破解多收发器同步难题:基于MAX2470的高隔离时钟耦合方案
- 汽车照明双突破:艾迈斯欧司朗携手DP Patterning实现环保与智能控制完美结合
- 三核驱动革新!Melexis MLX81350重塑电动汽车空调控制
- 覆盖全球导航系统:Abracon新品天线兼容GPS/北斗/Galileo/GLONASS四大星座
技术文章更多>>
- AI视觉+安全双融合:新一代智能锁重新定义居家守护
- 低空经济从“蓝图”迈向“实景”,技术与应用协同成为产业焦点
- 邦德激光全球总部迎调研,展示激光切割机智造实力
- 宽禁带半导体赋能:GaN射频放大器的应用前景
- 高效与静音兼得:新一代开关电源如何替代LDO?
技术白皮书下载更多>>
- 车规与基于V2X的车辆协同主动避撞技术展望
- 数字隔离助力新能源汽车安全隔离的新挑战
- 汽车??榕赘涸氐慕饩龇桨?/a>
- 车用连接器的安全创新应用
- Melexis Actuators Business Unit
- Position / Current Sensors - Triaxis Hall
热门搜索
行程开关
修复设备
蓄电池
旋转开关
血压计
血氧仪
压电蜂鸣器
压接连接器
压控振荡器
压力传感器
压力开关
压敏电阻
扬声器
遥控开关
医疗电子
医用成像
移动电源
音频IC
音频SoC
音频变压器
引线电感
语音控制
元件符号
元器件选型
云电视
云计算
云母电容
真空三极管
振荡器
振荡线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