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阳能电价接近化石燃料需在政府支持下
一位美国公务人员、光伏分析师称,虽然目前太阳能电力价格只是略微高于化石燃料,但这仅仅局限于在政府的补贴下。
2011-02-17
-
铝粒子可提高薄膜太阳能电池转化效率
新加坡A*STAR研究院高性能计算机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尤里·阿基莫夫和魏诚美(音译)发现,通过沉积铝粒子的方法可以提高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这种金属纳米粒子能防止光线的逃逸和反射,使更多的直射光直接进入太阳能电池。阿基莫夫说,该技术可以使我们进一步降低太阳能电池的生产成本,并增强太阳能电池的竞争力。
2011-02-15
-
测试认证为中国太阳能光伏行业带来出口契机
中国是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其光伏产品主要销往国外,然而不同国家是依照不同的标准来规范光伏产品的,防止产品被退回,厂商在生产的时候需要满足当地光伏市场的相关性能和安全标准。因此,第三方的测试认证为中国太阳能光伏行业带来了出口的契机...
2011-02-15
-
太阳能电池走出淡季 价格平稳上升
走过传统淡季低档,部分太阳能电池2月报价稍有升温,平均回稳到每瓦1.2美元以上,部分原先降到1.2美元以下者调涨有成,意味着Q2太阳能电池需求将大步回温。太阳能电池业者认为,回升至合理水位不难,但要明显回涨恐怕不易...
2011-02-14
-
太阳能将成我国新能源支柱
近日,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在2011年全国能源工作会上发表声明:未来5年,太阳能或将成为我国新能源支柱产业。专家透露,要完成2015年末我国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达11.4%的高标准要求,中国太阳能企业必须快速完成转型,力争从当前的销售驱动走向创新驱动,即把促销主导转向创新主导
2011-02-12
-
光伏材料市场蕴藏巨大增长潜力
SEMI和Linx-AEI Consulting发布一份新报告,深入分析日益增长的光伏材料市场中的机会。在全球强劲需求的牵引下,太阳能需求量预计在2010年至2015年增长3倍,对于电子材料供应商来说,晶体硅和薄膜模组材料是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新报告将包含硅、研磨液、气体、化学试剂、前体、掺杂物等关键材料的调研分析。
2011-02-11
-
技术领先难掩成本高昂 美国反思太阳能行业政策
近日,美国第三大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常青太阳能公司宣布,将于2011年第一季度前关闭其位于美国麻省德文斯的太阳能硅片、电池和组件生产厂,将整条生产线转移至中国市场,与中国能源企业合资合作。
2011-02-10
-
日本或将削减12.5%家用太阳能税费
日本经济新闻社(Nikkei)报道,日本政府可能于2011年四月份,削减12.5%的家用太阳能使用费用。但Nikkei未对信息来源做具体说明。
2011-02-08
-
优化高电压IGBT在高效率太阳能逆变器中的应用
多年来的调查和分析显示,IGBT比其他功率晶体管有更多优点,当中包括更高电流能力,利用电压而非电流来进行栅极控制,以及能够与一个超快速恢复二极管协同封装来加快关断速度。此外,工艺技术及器件结构的精细改进也使IGBT的开关性能得到相当的改善。其他优点还包括更好的通态性能,以及拥有高度耐用性和宽安全工作区。在考虑这些质量之后,这种功率逆变器设计就会选用高电压IGBT,作为功率开关的必然之选。
2011-02-06
-
吉世科开始销售透明柔性薄膜
日本的电子材料专业贸易公司吉世科(KISCO)宣布,将与从事材料开发的新加坡风险企业Tera-Barrier Films Pte. Ltd.(简称TBF)展开业务合作,开始销售由TBF开发的透明柔性薄膜。通过此次业务合作,吉世科除了将对开发产品的市场营销活动出资之外,还将获得在亚洲的总代理商权限。据介绍,通过将该薄膜作为基板使用,可实现又轻又薄并可弯曲的有机EL显示器、电子纸、有机EL照明及太阳能电池等。
2011-02-05
-
上海太阳能产业规模已达130亿元
近日,上海市经信委有关负责人介绍,2010 年上海太阳能光伏产业快速发展,已达到130 亿元产业规模,比上年增长62.5%。
2011-02-05
-
高端太阳能装备有了“中国造”
首台代表着国际尖端技术水平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关键生产设备——等离子体增强型化学气相沉积设备(PECVD)在上海张江理想能源设备公司正式下线。这台设备的研制成功和下线,大幅降低硅薄膜电池生产成本,打破了薄膜太阳能电池设备市场一直被国外厂商垄断的局面,标志着我国在薄膜太阳能电池设备制造领域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填补了光伏电池高端设备国产化的空白。
2011-02-01
- 广汽昊铂首获时速120公里L3高速测试牌照,高阶智驾迈入实用化新阶段
- DigiKey 以全线自动化解决方案重磅参展德国 SPS 2025 展会
- 谈谈对迪能激光品牌升级战略的看法
- 从5W到3kW+,安森美SMPS矩阵承包丰富场景电源管理需求
- AI驱动,数据赋能丨造物数科再度入选“百项数据管理优秀案例”
- 车规与基于V2X的车辆协同主动避撞技术展望
- 数字隔离助力新能源汽车安全隔离的新挑战
- 汽车??榕赘涸氐慕饩龇桨?/a>
- 车用连接器的安全创新应用
- Melexis Actuators Business Unit
- Position / Current Sensors - Triaxis Ha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