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qm花论坛(品茶),凤楼阁论坛官网入口网址,一品楼品凤楼论坛最新动态,风楼阁全国信息2024登录入口

你的位置:首页 > 互连技术 > 正文

“无极”芯片破茧!中国科学家造出全球首款二维半导体处理器

发布时间:2025-11-14 来源:转载 责任编辑:lily

【导读】近日,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联合绍芯实验室取得重大突破,成功研发出全球首款基于二维半导体材料的32位RISC-V架构微处理器“无极”,并完成流片验证。该研究成果已发表于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标志着我国在新型半导体技术领域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关键跨越,也为全球半导体产业突破技术瓶颈提供了全新路径。


在芯片制造领域,“摩尔定律”长期被视为技术发展的“天花板”。该定律由英特尔创始人戈登?摩尔于1965年提出,认为芯片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量约每两年翻一倍,性能也随之提升。然而,随着制程工艺逼近1纳米的物理极限,全球芯片研发陷入停滞。目前,最先进的量产芯片制程为3纳米,而1纳米制程的攻关已成为全球实验室共同面临的难题。


641 (1).png


在此背景下,复旦大学团队基于二维材料二硫化钼(MoS?)研发的“无极”芯片,以5900个晶体管的集成规模,打破了二维半导体材料难以规?;τ玫睦Ь?。相比2017年奥地利维也纳工业大学团队创下的115个晶体管纪录,“无极”芯片的集成度提升了50倍,被国际学界评价为“突破摩尔定律的重要里程碑”。


二维材料二硫化钼的厚度仅为0.65纳米,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十万分之一。在如此极薄的材质上制造电路,被研究人员形容为“在豆腐上雕花”——任何细微的能量偏差都可能导致材料损伤。


为解决这一难题,团队创新开发了“柔性等离子刻蚀技术”,将工艺能量精准控制在5电子伏特(eV)以下,接近日常日光灯的能量水平,从而实现了对原子级材料的无损加工。此外,面对上百道工序参数的组合优化难题,团队引入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分析十万组历史数据,在72小时内锁定最优工艺配方,将核心元件反相器的良率提升至全球最高水平。


641 (2).png


据研究团队介绍,“无极”芯片不仅实现了工艺突破,其性能也可媲美英特尔最新一代产品。更值得关注的是,该芯片具备多重优势:

超薄特性:厚度不足1纳米,为未来芯片的进一步微型化开辟了道路;

环境适应性:可在极端环境下稳定运行,适用于航天探测器、深海传感器等特种领域;

超低功耗:显著提升边缘计算设备的能效比,实现算力提升而续航不减。

这些特性使得“无极”芯片在物联网、人工智能、无人机、自动驾驶等前沿科技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无极”芯片已进入认证阶段,其产业化路径也日益清晰。团队采用“70%工序沿用成熟硅基生产线+30%核心工艺改造”的混搭策略,构建了20余项核心工艺专利体系。同时,与中芯国际合作建设的8英寸试验线计划于近几年投产,为大规模量产奠定基础。


这一突破不仅意味着技术上的领先,更代表着中国在高端芯片领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正如一位网友所言:“从前多种核心技术依赖进口,如今越来越多高端领域的选择权终于握在自己手中?!?/p>


结语:从“跟跑”到“领跑”的中国芯片之路


特别推荐
技术文章更多>>
技术白皮书下载更多>>
热门搜索
发光二极管 防静电产品 防雷 防水连接器 仿真工具 放大器 分立器件 分频器 风力涡轮机 风能 风扇 风速风向仪 风扬高科 辅助驾驶系统 辅助设备 负荷开关 复用器 伽利略定位 干电池 干簧继电器 感应开关 高频电感 高通 高通滤波器 隔离变压器 隔离开关 个人保健 工业电子 工业控制 工业连接器
?

关闭

?

关闭